上海市长宁路1027号兆丰广场2102室 15050302390 demureundefined

资讯中心

中华神盾一号舰升级完成,央视给了5分半钟报道,外形毫无变化?

2025-09-30

2025年7月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则5分28秒深度报道,让170号“兰州舰”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。外形无显著变化,为何央视要如此大篇幅聚焦?一艘20年舰龄的主力舰艇,仅凭“修修补补”就能焕发新生?全球海军现代化浪潮下,中式神盾舰的“冷面”升级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变革逻辑?国家安全、地区平衡、技术迭代、军工产业链……每个细节背后,都牵动着不容忽视的时代脉搏。


信息战时代的隐形变革

全球海军力量此消彼长。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(SIPRI)2025年最新报告,亚太地区主力战舰数量5年内增长近18%,中国海军2025年总吨位跃居世界前列。外观不变并不等于技术停滞,“中华神盾”舰的现代化升级,正是中国海军“以小搏大”战略智慧的缩影。

兰州舰自2005年服役,作为052C型驱逐舰首舰,20年间见证了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洋护航的跨越。2022年至2023年,兰州舰在江南造船厂完成中修与现代化升级。升级之后,2025年初正式重返南部战区,恢复全部战斗力。央视大篇幅报道的背后,隐藏着中国海军对“主力舰延寿”战略的深度布局。

一位中国海军装备专家在接受《环球网》采访时坦言:舰艇现代化升级,外形变化只是“冰山一角”,真正的核心在于电子系统、信息链路、指挥控制等“看不见的战斗力”。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主流的今天,舰队间的协同作战与体系抗击能力,远比单舰火力更具战略意义。


“外形无变化”,核心战力全线跃升?

兰州舰升级为何“看上去没变化”?实际上,这正是现代化军舰升级的全球通行做法。美国海军的“阿利·伯克”级、法国“地平线”级等,在服役中期普遍采用“外部不动、内部焕新”的策略。对于服役尚未过半、平台架构合理的舰艇,推倒重来并非上策。

根据央视报道细节,兰州舰此次升级未更换“三大件”(动力系统、武器平台、雷达传感器),而是聚焦于舰载通讯、数据链、协同交战能力的现代化。一级上士陈文才提出的通信设备升级建议获采纳,这一细节被央视反复强调,背后实则反映了编队作战模式的深刻变革。

信息化作战条件下,单舰感知已难以应对高强度、远距离的威胁。升级后的兰州舰,依靠新型数据链系统,能够与其他舰艇及空中、岸基平台实现实时信息共享。这一能力,使防空拦截距离可以从原本的数十公里跃升至200公里乃至更远。新一代海红旗-9B系列防空导弹的兼容,理论射程已突破260公里,但其真正威力,只有在多平台协同锁定目标时才能完全释放。

对远洋海军而言,体系对抗能力是“杀手锏”。此次兰州舰在升级后通过了全训考核,意味着其不仅装备状态达到标准,舰员与新系统的磨合也已完成。即便没有更换外部武器系统,整体作战效能已实现质的飞跃。


以“微调”应对“大变局”

中国海军为何不对兰州舰进行彻底的“推倒式”升级?全球新型水面舰艇不断下水,老舰为何还要延寿服役?背后原因,既有现实考量,也有战略远见。

2025年上半年,全球新建水面舰艇数量创新高。公开数据显示,中国海军现役驱逐舰数量已超过40艘,“下饺子”式造舰仍在持续。新舰源源不断,但大型水面作战平台的建造周期、成本始终高企。同一时间,美日等国也在推动主力舰艇的分期升级,优先提升电子战、指控、通信等体系核心。

兰州舰的“微调式”升级思路,正是中国海军理性资源配置的体现。首先,052C型舰艇平台技术基础坚实,主动力系统、武器平台并未落伍。与其高成本全面改造,不如用有限投入实现性价比最优的战斗力提升。其次,2025年解放军新型武器装备大量服役,老舰只需实现关键节点的现代化改造,就能顺利融入新型作战体系。

更重要的是,这种升级模式极大缩短了工期。从2022年进厂到2023年完成,兰州舰仅用约一年时间就实现技术跃迁,避免了主力舰长期脱离战斗序列的风险。对于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中国海军而言,规模和效率的平衡至关重要。


体系升级的信号弹

兰州舰的升级不仅仅是单舰战力的提升,更是中国海军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信号。体系作战能力的跃升,为中国海军下一步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2025年,亚太海域安全态势高度复杂。美国“里根号”航母打击群多次在西太平洋高强度巡航,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也在加强联合海上演训。面对区域安全压力,中国海军需要的不只是“数量优势”,而是“体系对抗”能力的跨越。

兰州舰以“外形无变化”的姿态重返南部战区,实际上已悄然完成了“软实力”升级:新型数据链和通信系统的加持,使其在编队作战中可承担更高一级的信息枢纽角色。老舰通过“微调”,同样能在远海编队、联合演训等任务中扮演关键节点。

中华神盾一号舰升级完成,央视给了5分半钟报道,外形毫无变化?

2025年7月,央视报道用时5分28秒,这一罕见的“长镜头”,并非对一艘“老舰”的怀旧致敬,而是对中国海军体系升级路径的公开展示。无论是对外部观察者,还是对中国自身,这都是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“信心释放”。


未来驱逐舰的“三重门”

兰州舰升级案例还揭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多维驱动力。技术进步、人才培养、体系创新三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
技术方面,虽然没有更换动力与主炮等“硬件”,但在电子战、通信、数据融合领域的更新,已经带来了作战模式的深刻转变。信息化、智能化成为未来舰艇的核心竞争力。

人才培养同样不可忽视。兰州舰“全训考核”不仅考查装备,也检验舰员对新系统的掌控能力。央视报道特别提及“一级上士陈文才”的创新建议被采纳,正是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高度肯定。装备现代化和人才智能化“双轮驱动”,才能确保舰队始终具备实战状态。

体系创新更显关键。兰州舰的升级,让052C系列老舰顺利融入新型作战体系。通过数据链与协同作战平台的无缝对接,老舰依然可以在多舰联动、区域防空、远洋编队等高端任务中发挥核心作用。中国海军从“单舰突击”向“体系对抗”转型,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
参考资料:中华神盾一号舰升级完成,央视给了5分半钟报道,外形毫无变化?

2025-07-22 09:12·航空知识王亚男